留学德国讲座之学在德国(教育)
德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
添加时间:2013-01-13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的教育政策与教育规划是由联邦形式的国家体制来决定的。国家的概念涉及联邦及州两个层次。根据德国基本法,各州享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故各州政府有权自行确定教育机构的形式并有相应立法权。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均由州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类学校属于州一级的国家设施。但国家对职业教育有主导权。所有学校外的职业教育,都属于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尽管德国没有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提法,但德国联邦劳动署每年编制的对中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现状》一书中所涵盖的职业类学校,不仅包括中等教育领域里的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等,而且包括高等教育领域里的职业学院和专科大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国高等教育的范畴已包括了高等职业教育。

第一级 基础教育层级

德国基础教育层级的学校为小学,凡是在当年六月30日前满七岁的儿童皆须进入小学就读,此为义务性教育不可拒绝。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 在大部份的邦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为六年。

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所以对于需要学习能力或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则是采取加强措施而不是留级制度。除此之外,针对国小的课程也有些新的改革,例如在外语课程上也实用许多;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则是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的实践,而非专业性的知识授予,例如像是自我自由工作、主题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另外,小学的课程型态也反映出现今的社会现况的改变,例如:全面性的半天课程、跨年级的课程,以及班级中学生程度的异质性等。

第二级 中等教育初阶

第二级初阶也可称为中级,主要有几个分类:职业预校、实科中学、文理中学初,还有综合中学。 其毕业学位为综合中学毕业证书或是中级文凭,而这也是文理中学进阶的必要条件之一。

1)职业预校

职业预校起初是由国民学校进阶级,而从1964年更改为此名。 其发展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并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的面向。虽然原先强调的是在职业上的实用价值,然而却产生许多问题与批评,例如:在职业预校中只有少部的学生有实际上学,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有着较弱势的社会背景,或是德语并非其母语等严重的问题。 以学生人数比而言,在乡村中,职业预校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像在Bayern邦与Baden-Württemberg邦的学生就占了30%;为因应这样的情况,教育委员会决议,开放实科中学与职业预校的转学制度,以强化职业预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2)实科中学

实科中学是仿效普鲁士的中学而建立,因应较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实科中学也一直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学生的来源背景主要是社会的中产阶级,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两方面:一方面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重视德国转形成第三级产业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由此毕业的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也可以继续升学,例如进入职业导向的文理中学,因而往高等教育体制迈进。 所以实科中学在德国为教育体制中发展较成功的学校类型。

3)文理中学

1955年的Düsseldorfe Abkommen条约中规定,凡是走向普通高级中学导向者,皆称为文理中学GymnasiumGymnasium此字的概念是缘由于希腊时代运动、辩论的场所,引申为所有哲人的聚集之处。因此此类型中学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背景,过去主要以古老语言或是非职业性教育内容为主题,但至1990年以后,愈来愈多的学生在第二级初阶的选择上,走向文理中学,因为这是一条最容易获得高中毕业考Abitur通过文凭的路,并且可以直接进入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类型,不论是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学院或是大学。

4)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是以机会平等为其创办基础,希望所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会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更佳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不会如社会淘汰的机制一样,因为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 但是反对者却从实际层面来进行批评:过多的学校类别在工业国家中是十分罕见的;另一方面,综合中学生的竞争力也受到挑战。 综合中学主要分为两类: 整合性综合中学,在这里学生完全整合,没有成绩分组;另外一类则是也就是协和性中学,在这类学校哩,学生在部分科目中,必须依据成绩分组上课。

第二级 中等教育进阶

第二级进阶也可称为阶”,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也因应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想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训练,所以有许多职业领域的学科也逐渐移转至高等教育的范畴中。

中等教育的高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专科高级学校,职业高级学校,高级文理中学。

1双元制职业学校。

这种学校是以就业为指导的职业教育,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任务是培养技术工人,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首先要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明确职业教育的形式内容,期限及工资支付,等各项内容。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经相关行业备案生效后,即确定了双方的职业教育法律关系。学生以企业学徒的身份分别在职业学校,企业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大约30%的学习时间在学校,70%在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属于免费教育。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每个月还可以得到企业提供的工资和法定社会保险。学生毕业要参加两次考试,期中考试一般在一年半后进行,有职业学校进行考试,成绩作为毕业考试的参考。毕业考试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通过者将获得由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全国通行。

2)职业专科学校也就是以就业为指导的职业教育,学生以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但职业学校属于全日制职业教育,少数毕业生可升入专科大学,由于毕业生 就业比较困难,职业专科学校的数量越来也少。

3)专科高级学校和职业高级学校属于以升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制两年,学生主要自实科中学,其中专科高级学校实践与理论课程各一年,毕业生可升入专科大学。职业该机学校为全日制理论学习,毕业后可升入综合大学(有专业限制)

4)高级文理中学是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中学,学制一般为三年,毕业后可去的上大学的资格,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夜校和成人教育,获得上大学的资格。

以上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些分类,很繁杂。中等教育的入学是有一定门槛的,他会考察小学阶段的成绩并进行入学考试。可以说选择什么中等教育学校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选择初级中等教育时选择者年龄较小,只有11岁左右;在选择高级初等教育时,往往根据教师的建议书。所以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教育制度就相应产生了调整,允许学生在中等学校之间转学。

以上的学校分类很像我国的普高,职高,对,没错,我国的职业教育就是借鉴的德国教育的经验。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审时度势,在研究和比较了世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后,把眼光投向了德国。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从借鉴和学习德国的经验开始的。

好处:尽早开始职业化实用化教育,不必用大量时间学习无用知识和考试技能;坏处:削弱青少年未来进步可能

第三级 高等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大概含括了340所高等学校,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约有160所的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学院,每年约有3/4的大学生都是集中在这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分属于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领域。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人才,对于新知识与学术研究的创造与发展,现今德国约有190万人在大学就读,预计到2011年将会成长至220240万人。

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门槛主要是高中毕业考,而依据各学系的要求,所应具备的条件也有所差异;而攻读学位也必须依照学习的发展与考试制度来完成。

学士和硕士学位制度都是近年来才逐渐普及的;大学执行的是彻底的学分制,也就是说个人完成学业的年限可以自行掌握;大学里多大年纪的人都有,拖家带口抱着孩子读大学的也不在少数;德国大学执行宽进严出制度,各所大学的毕业率在30%50%之间,无论是德国人还是外国人,对这样的实际毕业率都有点惨不忍睹的感觉。这从客观上却反映出德国高等教育严把质量关,宁缺勿滥的严谨治学精神,从而也从根源上杜绝了大家都抢着上大学的不合理现象。德国大学毕业文凭的含金量之所以与德国产品一样以质量著称,是与这样的严谨治学密不可分的。

电话:0532-88958985传真:0532-88958256Email:cdtf@qust.edu.cn地址:中国·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邮编:266061
青岛科技大学(QUST)-28365365tw 版权所有(C) 2005- 2011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