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讲座之学在德国(教育)
德国教育起源——马丁·路德教育改革
添加时间:2015-04-01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

德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而义务教育的传统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普鲁士王国的全民教育的成就,才促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马丁·路德是德国16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与教育家。欧洲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最早是由马丁·路德(1483—1546年)发起。在西方历史上,路德的主要贡献是发动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并创立了新教路德宗。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对近代德国乃至整个欧美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教改革所到之处,给当地的传统教育体制带来了灾难。因而,他被西方教育史家奉为最伟大的教育改革家

1. 马丁·路德的强迫教育思想

德意志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期,其内部政治统治是四分五裂的,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条件使国内缺少应有的民族凝聚力;其外部国际环境则使许多邻邦国家对其虎视眈眈。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1526年,路德上书萨克森选侯,提出选侯应负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政府应该像修筑桥梁、道路那样负担起学生的费用。发表于1530年的《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一文中,路德提出国家应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问题:我认为,世俗政权有责任迫使老百姓送其子女入学,这是有益的。我们的统治者理应完成教俗任务和天职,这样才能始终有讲道师、律师、牧师、书记员、医生等类似的人物。所以,路德主张的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教会的利益,更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同时,路德还主张对拒不承担这种义务的父母,政府应予以必要的惩罚,而且这种教育不是夺走父母亲的孩子,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和公共的利益必须受教育。路德的国家主管教育且教育服务于国家的思想为德意志国家从教会手中夺取教育权提供了基础,从此教育成为推动德意志民族发展的有力工具。路德的国家管理教育的主张也极大地促进了德意志公共教育体系和模式的产生发展。到16世纪末,德意志许多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这种以路德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公共教育模式对后来的德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路德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思想,并凭借宗教改革运动和他本人的巨大影响,使其思想在欧美许多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近代西方国民教育运动和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最早的理论先驱。路德的强迫义务教育思想,支配着十六至十八世纪德意志新教各邦初等教育的发展。正是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最早的、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

2. 马丁路德的教育体制与教育内容

西方一些教育家曾指出在宗教改革时的德意志不仅急需一种适合市民的和政治的首领与牧师的教育,而且急需一种适于一般民众的教育。同样为满足日常生活和对新的宗教概念所涉及的圣经和教义问答手册的直接了解的要求,也必须有一种新秩序的学校。如路德所说的那样,要求学生在学校花二十年或三十年去研究多纳图斯而什么也不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一切都要改变。新的时代要求有新的教育。当时路德所设想的新教育就是国家学校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体制包括家庭教育、小学教育、拉丁学校和大学四个教育阶段。

(1)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路德认为家庭是建立教会和国家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前提。所以,所有的父母,每天都应抽出一些时间来教育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市政当局还要定期检查、监督每个家庭的教育实施情况。路德所主张的该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资产阶级新教教育和道德教育。路德主张当儿童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就应将其送入国家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在他看来绝大多数父母没有教育儿童的资格,他们不懂应当怎样管教子女,因为他们只知道为儿童提供身体方面的需要,却不知道要使儿童受到彻底的教育和训练,还必须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课堂。同时,即使父母有资格并愿意教育儿童,但由于他们还有别的工作和家务事,他们没有功夫这样做。小学教育的内容除宗教外,还主要包括语言、艺术、数学、历史等。路德非常重视语言的教学,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他主张用国语教学,并将圣经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译为德语,这为奠定德意志民族的共同语——新高德语做出了伟大贡献。恩格斯曾赞扬路德不仅扫清了教会这个奥古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语这个奥古亚斯的牛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路德充分认识到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因而重视历史的教学,同时他还高度重视音乐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他认为音乐是一门最好的艺术,通过音乐教育既有利于培养虔诚的信仰,也有利于造就优秀、聪明的人。

(2)拉丁学校和大学。路德出于培养不同职业人员的需要,更关注拉丁学校和大学的教育,他主张从初等学校的学生中,选拔出有培养前途、有才华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在拉丁学校继续深造。他痛斥当时的受过大学和修道院教育的人,除了成为蠢人和笨蛋之外,其他的则一无所知,所以他宁愿青年无知和愚昧,也不愿让这样的大学和修道院成为他们唯一受教育的场所。为此,路德改造天主教遗留下来的学校,并努力创新旧的中学和大学,大学的主要生源是拉丁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其主要是为了培养教会和国家未来的领袖。拉丁学校和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修辞学、文法、历史、数学、自然科学、音乐、体操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自中世纪以来封建教育的内容。路德还主张在拉丁学校和大学中,应设立优良的图书馆和其他必要的教学设备,图书馆应收藏各类有用的书籍。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对于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都有积极的意义。在马丁·路德的教育体制与内容的构想中,其中既包含给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初等教育,也有培养高级官吏和教会人员的高等教育,资产阶级双轨的教育制度已出现端倪。

3. 马丁·路德的教育目的和作用

和路德的双轨教育体制相一致的是他的教育目的的二重性。在《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一文中,他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的在于使灵魂得到拯救,这也是他所主张的教育目的。路德认为教育是通往天堂的最直接、最容易的途径。但他的通过教育使灵魂得救的教育观已不同于中世纪正统的宗教观,因为它的因信称义理论撤除了上帝和信徒之间的种种中介,信仰的产生和灵魂的拯救是建立在信徒独立阅读圣经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借助宗教的旗号就将诸多的基督教徒从当时的蒙昧教育中解放出来了。在说到教育的宗教目的的同时,路德也强调教育的世俗化目的,根据政教分离、君权独立的政治观点,他主张教育应当为世俗政权服务,必须为造就市民服务,他指出公民职务比教士职务更需要智慧,更需要聪明的儿童。他同时指出古罗马的儿童通过受教育可成为聪明、智慧、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卓越人才,而德国所有主教、神父和僧侣合起来,还抵不上一个罗马士兵。所以,路德的教育目的更多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目的的反映。

路德还特别强调教育对当时世俗政权的重要作用。他批评一些君主注重修筑城堡,购买军火,而忽视教育的做法,认为城市的最大幸福、安全和权力乃在于有才能、有学问、聪明、正直和有文化的公民,他们能维护、保全并利用各种财富与优势。而这种公民和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学校和教育因此国家要将教育作为头等事务来重视。

4. 马丁·路德的教师观和教学方法

马丁·路德少年时曾经在曼斯菲尔德的一所拉丁学校学习,与当时许多学校一样,该校盛行体罚和严酷的训练,成年后又担任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的经历使他对中世纪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有深切体会。他在《自传》中指责天主教会的学校好像地狱和炼狱来折磨我们,在那里,我们由于经常的被打、恐怖、惊骇和苦恼,不可能学到什么东西的。有一次,在一个早晨之内,即在午饭之前,我曾连续被鞭挞了十五次之多。他还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也要避免体罚,而是在鞭子旁边应该放着苹果。结合这种民主而温和的教育,路德论述了教师的重要性,在《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误人子弟与对妇女行凶同罪。他特别指出在旧学校中充当教师的僧侣根本不适合作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工作,因为他们不懂正确的学习和教学的方法,并且对最基本的学习内容都一无所知,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杀害儿童的凶手罢了。路德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学识渊博,对学生态度和蔼,更要懂得科学的教学方法。

针对旧学校机械、单调且盛行体罚的教学方法,路德强调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出发,注重兴趣推理,倡导运用实物和实例进行教学。在语言教学方面,他强调运用各种生动的对话形式;在宗教教育方面,他主张一面用宗教音乐激发儿童的情感、信仰,另一面又编写了语言浅显易懂,并配有木刻画的《教义手册》,他因而也被誉为圣书直观教学之父。在《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路德还提出了应该用娱乐和游戏的方式教育儿童。


电话:0532-88958985传真:0532-88958256Email:cdtf@qust.edu.cn地址:中国·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邮编:266061
青岛科技大学(QUST)-28365365tw 版权所有(C) 2005- 2011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