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马刺专区讨论的一些比较激烈的内容,有点感触,写篇小作文。
2002/03赛季开始看马刺,第二冠那个赛季,看我虎扑注册天数也知道年纪不小了,早些年还参加过小石匠翻译组,领任务、交任务也不亦乐乎。
不敢说见证多少东西,但好歹也是经历过多个高潮、低谷,15年首场去现场看了发戒指仪式,再往后低谷几年看的不多,直到选中文班才比较频繁看比赛。
(爆个照,这老太太在当地还挺有名)
把时间拉长到二十年,马刺也不是一直稳定、决定也不是一直正确,签错了人、卖错了人、用错了人,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一支球队、一个组织不可能一直正确,也不可能一直让所有人满意。
那为什么一直只看马刺,只把马刺当唯一主队呢?
说到底,还是马刺这个组织与别的NBA球队有点不一样的东西,让我总结的话可能是人情味。
这种人情味体现在上将退休后一直住在圣安东尼奥(15年在河边跟上将擦肩而过),也经常回训练馆参加活动,到现场看比赛。
体现在邓肯退休后一直住在圣安东尼奥,偶尔蹭饭、偶尔练练新人。
体现在吉诺比利仍然当着顾问,还经常出现在观众席,经常还是普通观众席。
也体现在大部分来了又走的球员,很少有说马刺坏话的,德罗赞、斯普利特、阿尔德里奇、马里亚诺维奇、丹尼格林、乔治希尔等等。
联盟有几个球队,退休后的球员仍然围着球队转,除了GDP还有埃利奥特、鲍文、乔治格文等等。
联盟有几个球队,愿意给各种天赋平平或稀奇古怪球员机会,并且其中有一些真的能打出来的,包括邦纳、马里亚诺维奇、艾尔斯、尼尔等等。
联盟有几个球队,愿意签几个老将,帮助球队的同时可能也帮他们圆个冠军梦,包括芬利(这个真圆了)、麦克戴斯、科特托马斯、奥斯汀达耶等等。
抛开历史第一胜场教练、历史第一胜率球队这些数字荣誉不谈,在这个商业+娱乐的联盟里,马刺就像一股清流,传颂出许多有人情味的故事。
这些故事,可能有些是杜撰的、传闻的,甚至是本人都可能不知道的,并不重要。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真假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疲劳、乏味的生活中,有那么一个时不常可以看看的念想,有那么一群看起来有真情实感的人,有那么一些听起来生动有趣的故事,哪怕只能换来会心一笑或者鼻子一酸,就算难得。
这几年高位签多,刺区也热闹,有好多新球迷加入,吵吵闹闹也挺好。看的多了,自然会有人留下有人走。说白了,马刺这种球队对于国际市场也没什么念想,这边吵翻天,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
四十好几的人了,自己很少打球了(儿子都快要能打球了),偶尔看看比赛,也不用管输赢,单纯为了这个有人情味的念想。